top of page

​音樂課

Johannes Vermeer, The Music Lesson, 1662–1664, Oil on canvas,

74.6  × 64.1 cm, Royal Collection, London

「 音樂課上,老師為何配劍?他們是什麼關係?」

  在寬大的室內場景,光源從窗外灑入室內,光線柔和,陰影不深。空蕩的左側將人的目光指引到牆旁的維吉諾琴(virginal)(註1),背對觀者的女子正在低頭彈奏它,穿著黑衣白領的男子靠在琴緣,張口歌唱,兩人的樂聲與人聲迴盪在房間中。他們的聲音迴響滿室,但所站的位置卻讓觀眾覺得疏離,是因為觀者視線的前景擺滿了物件。最前面是迤地、華麗的織毯蓋在桌上。窗光使桌上瓷瓶看起來白瑩剔透,墊著瓷瓶的淺盤也因光閃爍金屬色澤。順著地毯,經過鑲著銀扣的藍絨椅,視線一路往下,再至地上一旁傾斜的低音提琴,觀眾才看到女子亮紅的裙襬。

 

  若再看仔細些,原本以為畫中兩人琴歌和鳴的場景,變得懸疑。牆上右邊掛著被畫面部分遮蔽的畫,左邊是鏡子,鏡子反射出彈琴女子的容貌、一部分的桌腳、畫家的畫架。畫架並沒有直接呈現在畫中,是不是代表房間裡可能有其他人存在?鏡中畫架暗示畫家的在場,同時也表示觀眾和他在畫框的空間之外。像鏡子這樣映射若有似無的物件正是Vermeer為後人熟知的隱喻手法,這樣的手法創造多樣詮釋的空間,使後人對他的畫作難下定論。不過毫無疑問的是,這幅畫完成於1660年代,目前共識是1662年到1664年。帶有畫家早期的作品特質,即明亮空間、淺色陰影、垂直與水平直線交錯的構圖,以及明確的景深手法。

 

  構圖上,嚴謹的透視法帶著觀眾的目光,通過左側連貫的牆面與陰影,使人目光直達牆角。另一側,會先注意到占據畫面大部分的桌子周邊,將觀眾和畫中人物區隔開來,彷彿後景的男女保有自己的隱私。後景的維吉諾琴,和匠師Andreas Ruckers the Elder所作的維吉諾琴十分相近,Vermeer在海牙很可能看過Ruckers的維吉諾琴,在1660年代台夫特的管風琴家Dirck Scholl也擁有類似的琴。畫中琴緣所構成的垂直線和水平線將女子以適當的比例框定在畫面中。

 

  雖然只是一幅描繪室內場景的畫作,但其實空間也非如實呈現,尼德蘭的房間一般沒有畫中景深所示的這麼寬敞,大理石拼接的地板很少出現在住家裡,就算是教堂也不多見。藝術史家Svetlana Alpers認為Vermeer在繪製過程習於隱藏畫中可供詮釋的線索,尤其在畫中後景的許多物件,只能看到部分角度,代表世界面貌是無法為人全然掌握。

 

  琴蓋銘文寫著拉丁文「MUSICA LETITIAE CO[ME]S / MEDICINA DOLOR[IS]」,意思是:音樂是歡樂的良伴,也是哀傷的慰藉。這句銘文看似描述琴前的男女是對情侶,然而兩人確實的關係已不得而知。實際上,畫中兩個樂器暗示喜悅的分享與和諧。畫裡男子專心聆聽女子彈琴,或他隨著女子的琴聲歌唱,側面看著這位女子。女子低著頭彈琴,不像Vermeer其他作品中彈琴的女子看著觀眾。後世許多學者好奇這位男子的身分,從他風格化的劍和綬帶(baldric)來看,他並非音樂教師。藝術史家Arthur Wheelock認為他的原型很像台夫特的博物學家Antoni van Leeuwenhoek,此外女子所彈之琴可能是畫中的男子所有,然而在1696年以前,人們對這幅畫缺乏紀錄。也有說法視這名男子為Vermeer的贊助人Pieter van Ruijven,因他擁有類似的維吉諾琴。

 

  即便在Vermeer的時代十分流行與愛相關的主題,但牆上右側的畫《羅馬人善舉》(Roman Charity)卻削弱愛情象徵的可能,牆上畫是Dirck van Baburen的作品,描述下獄老人Cimon吸吮自己女兒的乳汁,象徵兼具肉體與心靈的基督教善行。不過也有研究認為:在音樂示愛的主題中,象徵慾望囚徒的符號十分常見,例如被拴住的鸚鵡或猴子,而在此畫中老人囚犯對應著著迷於音樂的男子,暗示男子落入愛的枷鎖。根據文字資料,Vermeer的岳母擁有van Baburen的這幅圖,並且Vermeer本人也多次將畫家van Baburen的畫安插在自己的畫裡。在掛畫下方,置於桌上的瓷瓶被看作與兩位年輕人相關。瓷瓶若對照於維梅爾先前的作品,像是聖禮的象徵,令人聯想過去尼德蘭用於洗禮的淨瓶與盛水盤,也切合《羅馬人善舉》的基督教寓意。Vermeer透過少量精緻的物件、親近的兩位人物構成圖像,如二十世紀藝術家Lawrence Gowing所言:「(這幅畫)氣氛安靜溫和,兼有自由與壓抑的寓言,而如(琴蓋上)銘文所示,也是對於愛的喜悅和憂慮的託寓。」通過日常可見的物件,以精緻和刻意的配置創造出多樣詮釋的空間,平常生活的房間裡充滿不日常的寓意。

 

  這幅畫現為英國王室收藏。十八世紀後葉,從簽名誤以為是Frans van Mieris的作品,要到1866年才確認這幅畫出自Vermeer之手。整個十七世紀晚期,這幅畫都留在畫家的故鄉台夫特,直到1696年,擁有Vermeer二十一幅畫作的Jacob Dissous將此幅畫賣出。西元1718年這幅畫可能在阿姆斯特丹或海牙,為威尼斯畫家Giovanni Antonio Pellegrini所得。包含《音樂課》的Pellegrini收藏後在1762年被賣給英王喬治三世,從此進入英國王室。

​(歷史四 謝仁人)

bottom of page